赤峰记忆赤峰县太爷
2022/11/20 来源:不详白癜风身上复发该怎么办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46330.html
赤峰县太爷
宁波
[引题]:在旧中国,人们将与自身利益关系最密切相关的县主官称作“县太爷”。民国时期,有个叫徐珂的人创作了一本名为《清稗类钞》的书,是清代掌故遗闻的汇编。在这本书里,作者记载了大量清代衙门的有趣场景。当时,有痛恨官场衙门的人将县衙门里的县丞、主簿、训导、教谕、典史、巡检等官员分别比喻为乌合、蝇聚、鹊躁、鹄立。那些三教九流出身的八九品芝麻官们似乌合之众,像蚊蝇一样赶在天亮前聚到县衙吵吵闹闹,如同鸦雀般叽叽喳喳,直到“县太爷”来到堂上梆发炮响,这些人才纷纷像“鹄立”一样站好,“小站班儿”也因此而来。
首任县知事
清初,中央政府在汉族聚集的地方主要设置省、道、府(州)、县,而内蒙古却是一个例外,只设置了盟和旗,如现在的赤峰市即大体相当于原昭乌达盟和原卓索图盟的一部分。康熙四十二年(年),清政府设热河行宫,统辖翁牛特右翼旗(现红山区和松山区)等10余旗。雍正初年设热河厅、八沟厅,现赤峰属八沟厅管辖。乾隆十三年(年),清政府在翁牛特右翼旗设乌兰哈达税条务司,又称理藩院驻乌兰哈达大臣衙门,管理税务及蒙汉交涉事务。“乌兰哈达”为蒙古语,意为“红色山峰”,以城区东北的那座赭红色山峰而得名。乾隆二十三年(年),改乌兰哈达税务司为乌兰哈达巡检署。乾隆三十九年(年),清政府在现红山区设立乌兰哈达通判厅。乾隆四十三年(年),随着汉族人口的大量涌入,蒙古人和汉人的事务增多,清政府决定“旗、县并立”,即由旗管理蒙古人事务,县管理汉人事务,遂将热河厅改为承德府,另设热河道。同时,改乌兰哈达通判厅为赤峰县,管辖翁牛特、巴林、阿鲁科尔沁等旗内的汉人事务,首任知县清格,统属承德府,“赤峰”之名也自此而始。
光绪三十三年(年),赤峰县升为直隶州,朱墀生任知州,增设开鲁、林西、绥东三县。年1月,叶大匡成为赤峰直隶州的第五任知州。“中华民国”建立后,赤峰由直隶州改为县治,将知县职衔改为县知事。年7月,年过半百的叶大匡又成为赤峰县的首任县知事,所属的林西等县直接隶属于热河道。
叶大匡,字黻承,汉族,生年不详,四川万县人,清末进士,曾为袁世凯总理大臣熊希龄的幕宾。
青天县太爷
民国时期,有个叫徐珂的人创作了一本名为《清稗类钞》的书,是清代掌故遗闻的汇编。在这本书里,作者记载了大量清代衙门的有趣场景。当时,有痛恨官场衙门的人将县衙门里的县丞、主簿、训导、教谕、典史、巡检等官员分别比喻为乌合、蝇聚、鹊躁、鹄立。那些三教九流出身的八九品芝麻官们似乌合之众,像蚊蝇一样赶在天亮前聚到县衙吵吵闹闹,如同鸦雀般叽叽喳喳,直到“县太爷”来到堂上梆发炮响,这些人才纷纷像“鹄立”一样站好,“小站班儿”也因此得来。可见,从满清朝到“民国”,县官们上任时总是排场浩大,让老百姓惟唯恐躲闪不及。而叶大匡却一反“常态”,一袭布袍,一套简单的行装,只身来到赤峰上任,在百姓中传为佳话。
叶大匡到赤峰县任县知事后,建实业局,倡导商民开砖窑、石灰窑,开煤矿,减免矿税。那时候,赤峰监狱里关押着一百多名犯人,有六十几岁的花甲老人,还有十几岁未成年的孩子。叶大匡经过仔细调查发现,这些犯人中大多为无辜的百姓。他们被关押在暗无天日的地方,有冤无处伸申。为此,叶大匡夜以继日地重新审理积案,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使很多冤案得以清理,被赤峰百姓称为“青天县长”。因为政绩卓越,叶大匡获得了政府颁发的黑虎勋章两枚。年,叶大匡制定赤峰开埠规划,兼开埠局长,主张开放,吸引外资外商。
二十世纪初的赤峰地区,教育非常落后,赤峰县没有一所像样的学校。为了能够尽快地改变这一状况,叶大匡四处寻找办学场所。当他看到城内有许多闲置的寺庙时,不禁眼前一亮。年,他委任得力之人为劝学所所长,利用闲置的寺庙办起了七所规模较大的学校。叶大匡虽是进士出身,但并不保守,还在赤峰县创办了女子小学校,并为这所学校聘用了一名叫王香媛的女教师,开了赤峰县女子进入教育界的先河。
叶大匡除了在城市办学而外,也扩大农村教育。为了解决经费问题,他让这些农村学校实行校董制,私办公助。叶大匡鼓励农村的头面人物担当学校董事,由校董牵头集资,县政府则负担教师的工资及办公费用。经过努力,赤峰县共建农村小学二十多所,让很多农村孩子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与此同时,叶大匡大力整顿学校,严格管理,在任期内调换校董14人,教师11人。他还呈请热河道尹,从自治款中拨出元,兴办“卫生局”,设清道夫,建公厕,整顿市容,为赤峰的环卫创始人;对吸鸦片者均严加管束。
据说,叶大匡从不摆官架子,平易近人,常常一袭布衫,一把小扇,随意到民间走动。当时,赤峰县的粮食市场被一些奸商豪绅所把持,还有专门为他们服务的斗行,不仅压低农民的粮食价格,更在量斗上做手脚。叶大匡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组织粮食公会议价,防止囤积居奇,制作了标准的官斗,打上官府的印,保证赤峰市场买卖公平。
逮捕县太爷
叶大匡不仅是一位清正的“民国”好官,还是一位很有造诣的文人,工于书画,楷书秀雅,指书指画更见功力,部分书画曾藏于原市博物馆,在“文化大革命”中失落。闲暇之时,他喜欢举办文会,与本地的文人墨客们作画,吟诗,挥毫泼墨。叶大匡还对有德才之人委以重任,如张砚钦。当时,张砚钦只有二十几岁,刚刚从政法大学毕业,被叶大匡委任以总务科长和秘书之职。年1月,叶大匡辞任赤峰县长,不久病逝于赤峰。病故时,叶大匡无一亲属在侧,由秘书张砚钦料理后事,葬于赤峰东郊三筒碑处。
叶大匡辞任后,由安徽人李文升继任赤峰县知事到年6月。接下来,赤峰县知事由山东人蒋文龄继任,至年2月。然后是两个贵州人王鼎彝和戚廷瑄主政赤峰县,任期分别是年2月至年3月和年3月至年9月。从年9月开始,奉天(现沈阳)人黎泽任赤峰县知事,至年4月。当另一个奉天人肖荫绶接替黎泽担任赤峰县知事时,正值直奉战争中,西北军李长青、建平县黑水人郑丕烈部进驻赤峰,肖荫绶不得不随奉军张殿如部跑回奉天。因此,这一任赤峰县知事的任期只有短短的两个月。肖荫绶逃跑后,杨裕文被推为赤峰县的代理县知事,从年6月到年1月。
杨裕文即老赤峰街大名鼎鼎的杨子彬,子彬是他的字,名裕文。年,也就是光绪四年,杨子彬出生在现山东省寿光县杨家庄,后随其父定居于赤峰。年轻时,杨子彬学习刻苦,一门心思地追求功名与仕途。民国初年,他谋得了一个车捐局长的职位,成为了老赤峰街上有头有脸的人物。这时,作为一个饱读诗书的人,杨子彬对“民以食为天”有了更深的理解。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在“粮”字上下功工夫。不久,杨子彬即利用非凡的手腕儿打败了赤峰的几大粮商,控制了本地区的粮食市场,赚得盆满钵满。在广泛的人脉和财势之下,很多商号都不敢得罪杨子彬。赤峰县商会会长朱四麻子任满下台后,杨子彬操纵选举,当上了赤峰县商会的会长。
年1月至年1月,北平人吴敬珉任赤峰县知事。年,西北军冯玉祥部宋哲元任热河都统,赤峰驻军司令李长青为宋的部下,团长是郑丕烈。很快,这些人就掌握了赤峰县商会会长杨子彬危害地方的一些材料,并于当年初夏将其拘禁。杨子彬被拘禁后,赤峰县商会副会长傅曦亭协同商会各委员及各同业会行头,联名具保,申请司令部释放杨子彬。国民军司令部回答说:杨私通奉军,企图在赤峰搞武装独立,按军法应处以死刑,不准保释。于是,傅曦亭和各同业公会会长再度酝酿,请出地方士绅、学界代表、天主教教主、兴业银行行长、电灯厂厂长、各大商号经理等一百多人,再次联名具保,呈请释放杨子彬。最终,司令部答应可以释放杨,但要处罚现钞四十万元,折合银元约十万多元,限一个星期内如数缴齐,不得拖延。为了凑足这笔赎命钱,商会召开大会,要求市内所有较大商号按财力大小,分级摊出金额,作为借佃纳出。杨子彬被释放后,即推托命不出,不久又前往北京躲避,各商号所佃之款始终未还。
黑心县太爷
年1月,建平人王耀中任赤峰县知事,至年2月。从年起,赤峰县衙门改称县政府,县知事改称县长,浙江人孙廷弼是赤峰县的首任县长。
年夏,赤峰县经界所成立。立时,赤峰县的大小官员利用清丈土地之机大大地捞了一笔,孙廷弼也因此人送绰号“孙钱褡子,杨子彬更是与银行勾结,利用包捐担保得了很多好处。但在赤峰郊区,清丈完土地的农民却发现自己交款赎地照的钱还不足以抵销消蒙租一项之开销,即使是把所有田园变卖一光,也难以交足各种所谓的“手续费”。一时间,群情鼎沸,怨声载道,官逼民反已成定局。年旧历二月初二,西南郊区广大农民在西老爷庙开会,推举出一些老年人为代表,分别向县政府及驻军石文华旅部请愿。但农民的连续几次请愿均无人理睬。于是,西老爷庙门前的人越聚越多,纷纷声言要找杨子彬算账。旧历二月二十日上午,赤峰县长孙廷弼怕事态闹大,受杨子彬怂恿,约来街里的几个头面人物,分别乘坐三五辆轿车来到西老爷庙前,规劝数千农民要安分守己,结果引起众怒。当农民们发现孙廷弼打算逃跑时,尾随其车后,分成两路进入老赤峰街市区。这些人一路从三道街西屯南岔股而来,一路从六道街菜市口进街,共约三千多人。他们肩扛铁锹镐把,还有许多人怀里抱着秫秸,扬言火烧杨子彬宅院。但在农民到达之前,杨子彬早已躲藏起来。愤怒的人们把砖石扔进杨子彬大院,并用锹和镐劈砍大门。当农民们把秫秸扔进门洞时,杨家大院内有人开了一枪,子弹却没有射透门板,而是打伤了一个在院内顶门的佣人。
这次事件的最后结果,一是清丈队不再催逼要钱,经界所关门大吉;二是收去的土地执照由县政府发还,只须需把没有上过契税的“白契”按旧例补交税款即可领回。已上过税的“红契”由各甲、牌长取回分送各户。所有已经向经界所交过银洋换回新照的农民,不再另做作处理,不了了之了。
年旧历正月初九,孙殿英率领他的四十军先遣队奉命抵达老赤峰街抵抗日本军队的进攻。他以杨子彬住宅为司令部,把军队安排在郊外。日本军队侵入赤峰后,日本特务机关司令部设在杨子彬院内,司令官叫田中久。此时,杨子彬仍在赤峰县商会会长的任内,日本驻军宣抚班委任他为赤峰县代理县长,直到吉林人王冷佛来赤上任,杨子彬才被解除了代理县长的伪职。
伪康德元年,年9月,王冷佛任伪赤峰县长至年9月,孙廷弼于年12月调任建平县县长。孙廷弼在赤峰任职期间曾撰写过《赤峰史略》一书,王冷佛曾任奉天《盛京时报》总编。据说,当时的热河省立赤峰初级中学为美化日本扶持的伪满洲国,在头道街旧戏院演出过活报剧《王道乐土》。这部剧的男主角是王冷佛的儿子王念祎。因此,王冷佛还带着妻女前来观看过儿子的演出。日本人北条月照还在导演过一部独幕的室内话剧,宣扬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
末代伪旗长
年9月,曾任赤峰禁烟指导分局局长的北平人许福奎任伪赤峰县长至年7月。伪康德七年,即年,废县改旗,即旗县合并,把原来的“赤峰县公署”改名为“翁牛特右旗公署”,首任伪旗长是翁牛特右翼旗扎萨克色旺扎布。事实上,伪满的旗长只是一个“牌位”,只是一个秉承日本人旨意并受日本人操控的傀儡。尽管发公文、出布告等都用“旗长”的名义,但真正发号施令的是参事官。当时,参事官和副参事官都由日本人担任,日本投降前的最后一任参事官叫石丸三郞。色旺扎布的任期是从年9月至年(一说年)病故,接任者叫思钦朝克图。
思钦朝克图,汉名杨修纯,字隽生,年生于翁牛特右翼旗王府东榆树林子村。在赞巴勒诺尔布执政期间,思钦朝克图的父亲为王府营官。宣统三年(年),思钦朝克图在王府印务处充当印务扎兰。“民国”十年(年),思钦朝克图被提升为管旗副章京,协助鲍喜协理处理旗务。“民国”十九年(年),鲍喜病故,色旺扎布委派思钦朝克图接任热河经界委员会赤峰经界所评议员的职务,参与清丈土地。同年,思钦朝克图代表色旺扎布参加了南京政府召开的蒙藏会议。回旗后,他即着手组织蒙旗保安队,后被日军收编。
年,思钦朝克图初任翁牛特右旗公署第二科长,管理财政、税(租)务。年,赤峰县公署成立赤峰禁烟指导委员会,思钦朝克图任副主任委员。年,赤峰县和翁牛特右旗合并后,思钦朝克图任翁牛特右旗教育科长。伪旗长色旺扎布病故后,思钦朝克图继任伪翁牛特右旗公署旗长,直至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此后,思钦朝克图被推举为卓索图、昭乌达两盟代表,取道北平前往南京参加了国民代表大会。随着时局的变化,他最后跟着国民党去了“台湾”,于年病故。
年,三庆成粮栈经理李海把杨子彬挤下台,继任商会会长。数月后,杨子彬从北平到承德,找门路行贿。时任热河省省长的张海鹏任命他为热河省公署驻赤峰办事处处长,在二东街路北元隆号财东张文坦的宅院里办公,聘请日本人辄访英武为顾问,凡是有关政治、经济及其它他重要事宜,必须先经辄访批准方可执行。年,日本人撤了杨子彬的职。杨子彬心怀不满,口出怨言,被日本人送至锦州监狱关押数月,于次年秋病死狱中。
注:文章选自宁波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