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提刑官汪应元

2025/3/24 来源:不详

哪家医院专业治疗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汪应元家族关系图南宋有一位名叫汪应元的提刑官,他以其才干和清廉,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楷模。汪应元出生于歙县稠墅的汪氏家族。他的曾祖父友成;祖父大昕,号“养拙居士”;父亲言忠,追赠奉议郎;母亲吴氏,追赠安人。绍定四年(年),汪应元在乡试中,以优异的书经成绩考取了举人。次年,他更是一鼓作气考中进士,从此踏上了仕途。被调任潭州司户参军时,汪应元奉命传递公文,途中经过绥宁时,正遇上瑶族峒民聚众闹事,他毫不畏惧,挺身而出,前去招抚劝谕他们,最终使得这些人都降服归顺。他凭借自身的才华与能力崭露头角,无需别人的引荐,就引起了上司的瞩目,郡守接二连三地为他上呈举荐的奏章。那时,面对上司的威权,众人皆噤若寒蝉,不敢言及是非对错。然而汪应元却敢于直言,他管理郡里的仓库时,发现在粮食出入库时采用不同的量具,每年能有一万斛粮饷的盈余,但经查访探知,收缴的粮食与出库的粮食数量竟然等同,其中定有蹊跷。他独自向上司进言:“若此米不归饷,连归州都不行,何况会使百姓受害,郡里也无利,应统一使用公量。”上司采纳了他的建议,当地百姓长期受益此举。郡里的教授职位偶尔空缺时,均由他代理教授,代理期间,他阐明理学,读书士子个个心悦诚服。任职期满后,他被调任到北外酒库任职。京兆尹大资赵公在与汪应元一同谋划工作的过程中,对他的才能极为赞赏,于是将他招揽到自己的幕府之中,汪应元在幕府里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助力颇多。没过多久,汪应元考中了法科,被任命为大理评事。他为蒙冤的人昭雪,处理积压的案件,每一个审判意见都精准详尽。王公伯大、谢公方叔在刑部担任正副长官时,对他刮目相看,争着举荐他。后来,汪应元改任奉议郎,出任广德建平县知县。他拜见郡守汇报事务时,首先提及免除长期积累的拖欠赋税,确定按月解送赋税额度,放宽赋税缴纳的期限,所持的观点公平合理。郡守为之动容,不觉得他冒犯了自己。到了县里后,他铲除苛捐杂税,疏理积压的诉讼案件。公堂上,他秉持正义,让原告与被告都感受到公正,吏胥们也无从徇私舞弊。有一个被判处死刑的囚犯,案件已经审结,在押送郡里的途中逃跑了,可没过多久,这个囚犯自己来到县衙公堂之下,对汪应元说道:“您断案明理,又极尽人情关怀,我宁可回来接受死刑。”朝廷听闻这件事之后,觉得十分奇异。县城狭小,人口密集,百姓仅能勉强维持生计,那些拿着淮地粮饷公文强行征购粮食的人,被他坚决地拒之门外,百姓依靠此举才没有遭受饥荒。在建平县任职一年多后,朝廷下诏让他返回吏部,等待重新授职。不久,他被任命为太府寺丞,兼任刑部郎官。面对积压如山的案件卷宗,他细致入微地审核,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随后,他升迁为太常丞,依旧兼任着原来的职务,同时掌管礼仪和刑狱方面的事务,朝廷中的官员们都觉得这是很荣耀的事。汪应元的仕途一帆风顺,他凭借政绩,主动请求转任朝奉郎,出任泉州知州,兼任提举福建舶事。泉州向来号称富饶之地,但近年官府和民间都财力匮乏,他到任后就访察百姓的疾苦,倡导节俭之风,缓解经济困窘,杜绝私人宴请,摒弃不合理的惯例簿册。并和各县约定,简化行政流程,州不扰县,县不扰乡,官员与百姓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便利。任职满一年,政绩斐然,升职为直秘阁。泉州临海,私贩金银禁令森严,有犯禁者持权势之人书信求免罪,他坚守公正,不为所动,依法处置犯禁之人,却因此招来灾祸,被免去官职。军队和百姓都对他恋恋不舍,公众的议论随后为他洗清了冤屈。随后被任命主管建康府崇禧观,从此,他自在悠闲地漫步在家乡的山林间,心中舍弃了荣华富贵与仕途晋升的想法。皇上念及浙东之地广袤而事务繁杂,尤其是监狱案件积压,急需精通经术、明白法理的人去掌管司法事务,于是汪应元凭借熟悉刑狱业务的才能而被起用。诏书里说:“你的志向高尚、为人正直,接连考中两科。处在郎官职位时,审判裁断公正合理;担任地方长官时,能让百姓信服爱戴。能遵循正道前行,不被宠辱所惊扰。朕很欣赏你。”浙东距离京城很近,朝廷常起用贤良之人,通过考察刑罚之事,来治理百姓、规范法则。当时汪应元正卧病在床,有感于皇上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便勉强支撑病体上路赴任。进入辖区后,他处理事务力求简便节俭,要求迎接官吏所需费用都从自己出行的经费中支取,丝毫不让郡县增加负担。从衢州、婺州到越地,每到一地,他都亲自审问囚犯,当场就做出判罚或释放的决定。他的威望所及之处,让贪官污吏们胆战心惊,仿佛置身于寒冬的冰窖。他下发公文到郡县,要求简明且讲诚信,各地郡县皆不敢拖延。他常说:“谨慎用刑并且不积压案件,这是至理名言,我怎敢不努力践行呢?”他秉持审查言辞必定周详、判定罪行必定公正的原则,日夜操劳,一心扑在审案工作中。由此旧病频繁发作,但他仍拖着疲惫的身体不停地处理政务,最终因不堪重负,拖挎了身体,倒在了官舍之中。他的生命定格在宝祐四年(年)七月五日,享年五十岁。他娶罗氏为妻,罗氏封为安人。儿子几先,凭借恩荫补任将仕郎。女儿嫁给了进士鲍庆云,鲍庆云是他的外甥。汪应元自幼聪明机敏,勤奋好学,与人交往不拘小节。他为官公正,处事有道,没有任何偏私和妥协。他从贫寒中崛起,凭借恪尽职守在仕途上展现自己的才能,无论是在京城的朝堂之上,还是在地方的郡县之中,他的声名传遍四方,广受尊敬和称颂。然而,天妒英才,他未能尽情施展自己的抱负,便匆匆离去,这怎能不让人扼腕叹息?当初在家闲暇之时,他曾经游览郡城西面的颕源,喜爱那里山水明丽秀美,感慨地发出“乐哉斯丘”的赞叹。去世两年后,儿子几先遵循他的遗愿,将他葬于此地,让他在这片钟情的土地上永远地安息。注:本文根据程元凤《故宋提刑汪公(汪应元)墓志铭》改写。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85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