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山下的歌声
2022/9/26 来源:不详西藏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31211/4306091.html
一年多之前,朋友晓飞挺认真地告诉我,他准备在青松岭乡的菊花山下整合一块土地,建设一座立体式的种植、养殖农场,我心里挺钦佩这个有事业心、探索心、责任心的青年男子。几天之前,晓飞又热情地邀请我去菊花山看看,分享他筹建农场中的快乐和喜悦……
菊花山位于辽宁省的西部偏北,紧挨着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属于朝阳市建平县青松岭乡的长力哈达村,晓飞就出生在长力哈达村。
图片:迷人的辽西秋韵
乍一望去,菊花山没有巍峨高耸的身躯,也看不出陡峭险峻的山势。我们缓步登达山峦的最顶峰,放眼望去,众山小高低起伏,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山形地势被撕拧移动成形态各异的板块,恰似片片花瓣,组合为一个大团,状若绽放的菊花。菊花山是否因此而得名,我还来不及考证。
菊花山是青松岭乡的四座名山之一,另外的烟囱山、猴山、岱王山,这些有趣的山名,若详细探究,我想里面一定也有说道,在本文就不作赘述了。走在菊花山下的坡地上,深秋的荆棘已叶落枝枯,踩在脚下发出嚓嚓咔咔地折断声。据说每到一年的春夏季节,许许多多的花草竞相绽放,山杜鹃、野樱桃在湛蓝的天空下,枝头随着微风摇曳,充满了原始的野性和娇美,身入这样的环境,心旷神怡是必然的。
图片:菊花山下有人家
晓飞又指点着给我说:你看见了吗?在菊花山的那边儿,还有一座契丹太师墓呢,老有名气啦!你知道吗?契丹太师那可是大辽国皇帝辽景宗的老师啊,辽景宗是谁?知道吗?就是大名鼎鼎的萧绰,萧太后的老公啊……我的眼前慢慢模糊起来,思绪回溯,一下子想到一千年前的宋辽时期,脑海里出现了广袤原野上金戈铁马的厮杀面场;出现了辽景宗病逝后,萧燕燕以母寡子弱,哭哭啼啼的状态博得众臣怜悯的场景;出现了萧太后执政稳固后,在雍熙北伐中大败北宋,活擒宋将杨业时巾帼不让须眉的自信和神气;出现了宋辽之间通过澶渊之盟,维持了百年的和平,建立起经济繁荣和文化昌盛的和谐社会画面……
耳边突然响起晓飞的话音,我的畅想也就此打住。他说:为了搞这个农场,我走家串户做工作一年多啊,先后说通了40多家亲戚和村民,现在协议都分别订下来了,他们把这些撂荒的坡地都租给我,让我集约化经营20年。接着又说:前期工作做到眼下这种情况,真是老费劲啦!
我眼望着垛放齐整的一幢幢砖瓦说:这材料都备好了。晓飞嗯了一声,又指着最高处的一块平地说:这里规划着要建个牛舍,平常时牛都要放出来吃草,基本上用散养的放式来喂养,规模能在头牛左右……
我们边说边走,他指着另一块地说:这里是建菌菇类大棚的区域,通过考察得知,现在市场上经济价值比较高羊肚菌经过反复培育,已经获得成功,咱们这里的环境已经能够种植,因此要要引进一些。同时,还留下几个大棚种植更容易生长的滑子菇……
图片:山坡上休闲的牛群
我们继续顺着坡路下行,靠近水沟边的地块时,蚂蚱在我们的裤腿上碰撞,磕磕绊绊地胡乱跳弹。你们看看,这么多的蚂蚱,这都是鸡的荤食啊,晓飞念叨着。接着又说:这里计划建一个养鸡场,准备先养上一、两千只鸡,全部采用散放,甚至连孵小鸡也不去管它,完全是野外繁殖,母鸡孵出小鸡后从荆棘窝窝领出来,多有趣啊。他眼瞅着我:你说说,这样的鸡是正经溜达鸡吧,我点点头笑着,学着辽
图片:滑子菇粗加工
西人的语调:是!是!是!那鸡可真是老正经了!我们的言语动静间有点大,打扰了在刺棵里觅食的野鸡,只听噗噗噗地声响,几只野鸡从我们眼前飞向山里,个个肥硕,羽毛油亮,有一只公野鸡拖着长长的尾羽,在阳光的照射下,色彩那么鲜艳……
我们从生态绿色菜地来到已基本就绪的农场生活区,在宿舍门前20多米远的地方,看到一个有两亩多大小的天然水坑,坑深三、四米,坑的中心有个三分地样子的土堆包,土包的三面垒着乱石,石块上散放着荆棘干枝,形成一米多高的墙体,这是农民废弃的菜园子。在坑的上坡处有一个挺大的泉眼,一股地下泉水喷涌而出,清澈的水流围着土包转了多半圈后,选择在低洼处流走。积水的地方一坨坨芦苇,水草生长茂盛。晓飞说:计划在出水口处修一道堤坝,这样把出水口抬高两、三米,就形成活水长流的水塘了,然后养些鲫鱼、鲤鱼和草鱼。水面上再放养一群大鹅,鸭子。他又手指着土包说:这个天然的小岛是要保留下来的,岛上再修建一个小凉亭,再用木质拱桥连通“陆”与“岛”,朋友来了,即可以去岛上垂钓,也可以打牌休闲,还可以对酒当歌,悠哉乐哉乎!说完哈哈哈地大笑。
我也笑道:这背靠菊花山,面对荷花池,景色宜人,风水绝佳啊!
这说话的挡口,从远远走来一位朴素的中年的农民,一路的笑容满面,相隔十几步远就和晓飞打起了招呼,看他们熟悉友好的样子,猜出他也是长力哈达的村民。
他望着农场眼下的情况和晓飞说:你好好干吧,如果要扩大规模时地不够用,言传一声,我那挨着你家的地,也租给你种去吧!
晓飞说:那感情好啊!将后扩大规模,那是必须的!
他回转身来瞅着我,又瞅瞅晓飞,“这位大哥是?”他带着疑惑的表情问道。
晓飞说:我的朋友,远道而来,专门倒出功夫过来看看我这个小农场的建设,也帮忙参谋参谋。
于是,他紧忙连忙从上衣袋里摸出香烟,抽出一支掉到了地上,又赶紧抽出一支,用双手端着递给我:“大哥,抽根烟!”
我连忙摆摆手,又拱手道:“谢谢,不好意思,真是不会!”
他盯着我:“听大哥的口音,南方人吧!”
晓飞接过话头:“是!我大哥是南方人!”
屈指算来,辽宁也是我的故乡了,时间久了,慢慢晓得东北人对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划分习惯。东北人是以山海关为界,认为居住在关外的所有人都是南方人。
他征求我的意见似的问:大哥,你说菊花山这地方咋样?晓飞的事情能干成咋样?
我说:真好,真正的原生态环境。我又接着说:如今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年轻人外出创业的人增多,农村变成“老人村”或者“空心村”让许多土地无人耕种,得不到有效利用,年复一年的撂荒,委实可惜啊。现在晓飞牵头做这样的事,使荒置的土地得到集约化的种养殖经营,农民能受益,经营者能受益,土地得到合理利用,城里人的菜篮子、米袋子绿色丰富,一举多得,当然是好事啊!
我们就这么缓步移动着,漫不经心的闲聊着天。我突然地想到,“空心村”和“土地撂荒”在眼下并不是个别现象,新农村的建设并不是仅仅建设几处新的农民住房范,而应该是在因地制宜的条件下,统筹规划,战略布局,做好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土地集约、产业配套,新技术引进等一系列工作,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一大批有理想、有知识、有才干、有担当的领头人,在维护好农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完成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图片:作者在辽西
晓飞的农场建设对我有“小项目,大示范”的启示。他把闲置的土地集约起来,规划出现代种植、养殖的蓝图,一头考虑好百姓的菜篮子,一头顾及到农民的钱袋子,做得好会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愿晓飞在菊花山的歌声悦耳动听,唱响辽西大地!(作者:毛柯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