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英雄周建屏戎马一生临终仍不忘抗
2023/6/6 来源:不详公益中科 http://m.39.net/news/a_6169081.html
在石家庄市平山县小觉镇一处山坡上,曾经安葬着一位老红军、抗日英烈。他参加过南昌起义、红军长征和平型关战役,在枪林弹雨中七次负伤……为了纪念这位抗日将领,根据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的命令,1940年8月,晋察冀边区将平山、井陉、获鹿三县部分区域合并在一起,命名为建屏县。他,就是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周建屏。
现在,记者就带大家重回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感受一位抗日英雄波澜壮阔的一生。
人物档案
周建屏(1892-1938),原名宗尧,祖籍江西金溪,生于云南宣威。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赣东北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创始人之一,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1938年6月13日,时任晋察冀军区四分区司令员的周建屏旧伤复发,在平山县小觉镇病逝,终年46岁。新中国成立后,周建屏烈士遗骨迁葬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2014年9月1日,周建屏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投身革命
更名参加新军几经历练后秘密入党
清朝末年,周建屏的父亲在云南宣威县(今宣威市)为官。生在宣威的周建屏,在少年时期名叫周宗尧,读着“四书五经”长大。
1908年,云南新军扩编为“陆军第19镇”。翌年,17岁的周宗尧怀着报国为民的志向,更名周建屏,参加了新军。
1911年至1923年,周建屏随军转战滇、川、粤,参加过云南“重九起义”、讨袁护国运动、反对张勋复辟等重大军事活动,先后担任连长、营长、上尉参谋等职。
1926年,周建屏经周恩来推荐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参加了北伐战争。
1927年春,经朱德介绍,周建屏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进入朱德任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协助开展党的工作。
参加南昌起义打散后辗转找党中央
大革命失败后,周建屏参加了南昌起义,随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作为预备队,负责监视和歼灭驻地附近的敌人。
1927年冬,周建屏随起义部队南下广东途中负伤。之后,起义军队被打散,他辗转到达上海找到党中央后,在上海、青岛等地从事党的工作。
1929年,周建屏被派遣到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根据地工作,先后被任命为红军团长、师长。
1934年2月,周建屏参加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同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周建屏率红7军团第24师掩护主力红军离开苏区后,留在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于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到达延安。
1937年8月,周建屏出席了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后,他被任命为115师第343旅副旅长,率部开赴晋东北抗日前线,参加并赢得了平型关大捷。
率部连续作战彻底粉碎日寇的进攻
1937年11月7日,以聂荣臻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晋察冀军区成立。同年11月13日,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成立,周建屏担任司令员。
晋察冀军区四分区辖区位于正太铁路沿线,所辖河北平山县和山西盂县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周建屏奉聂荣臻司令员的命令,扩大、整编部队,在平山组建了晋察冀军区四分区八大队。
日本侵略军得知晋察冀军区四分区成立的消息后,立即调1000多人向平山县扑来,企图趁该军分区立足未稳将其扼杀在摇篮中。周建屏带领将士在深山里与敌周旋了近一个月,最终把敌人引入埋伏圈。当日军进入两山夹持的谷地时,周建屏指挥部队经过一天一夜激战,歼敌大部,取得了四分区建立后的第一个大胜仗。
驻石门(今石家庄)的日军为消除后顾之忧,于1937年11月下旬集结万余人,分八路围攻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企图消灭这一地区的八路军,摧毁共产党刚刚建立的抗日根据地,以确保其后方和交通线安全。
面对强大的敌人,周建屏抓住有利战机设伏战斗,打赢了第一阶段战役。气急败坏的日军又纠集重兵扑来,被八路军反击打得落花流水、狼狈而逃。八路军一直追赶到石门(今石家庄)近郊,胜利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以身殉职
旧伤复发去世最后遗言“抗日到底”
在日伪军残酷“封锁”“分割”“扫荡”“蚕食”的极端困难条件下,周建屏率领军分区机关和部队,不忘支持群众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帮助地方发展生产,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动员广大青壮年踊跃参军,建立地方抗日武装,开创和巩固抗日根据地。
戎马30年,周建屏先后七次负伤。由于艰苦的战争环境和频繁的转战,1938年6月13日,周建屏因脊髓炎恶化旧伤复发,在小觉村去世。弥留之际,他留下最后的遗言:“你们替我转告官兵和民众,要抗日到底……”
周建屏是小觉村群众心中永远的英雄,是大家口口相传的“我们的周司令”。他逝世后,小觉村群众主动捐钱、出动人力,用石头修筑了烈士墓和烈士纪念塔,塔上的题词“精神永生”昭示后人永远前行。
1941年冬季和1943年春季、秋冬季,日寇三次对平山县进行了残酷的毁灭式扫荡。每一次扫荡,日寇都不忘到小觉村,把全村烧一遍,同时把矗立在小觉村半山腰的周建屏烈士陵墓炸毁一次。但每次日寇扫荡过后,小觉村群众都没有马上去修复自己被烧毁的家园,而是首先把周建屏烈士的陵墓重新修建好。
传承遗志
英烈精神永存不断激励后人开新局
为了纪念这位抗日将领,根据聂荣臻司令员的命令,1940年8月,晋察冀边区将平山、井陉、获鹿三县部分区域合并在一起,命名为建屏县。
1945年抗战胜利后,原建屏县撤销并重新设置,新建屏县的县域范围涵盖现洪子店、蛟潭庄、小觉等9个西部区。1958年,建屏县撤销并入平山县。
新中国成立后,周建屏烈士的遗骨移葬位于石家庄市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但位于小觉镇的周建屏烈士墓至今仍完好无损地屹立在太行山上。
据悉,周建屏烈士的牺牲地平山,在2018年就摘掉了“贫困帽”;如今,全县正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新路径。而在这红火的背后,离不开“全域旅游”发展战略。
据了解,平山县以旅游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促发展的主导产业,近些年来走出了一条“发展全域旅游、巩固脱贫成效、助力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截至2020年,平山县发展现代农业园43家,培育特色小镇10个、旅游专业村50个,带动209个贫困村2.3万人年均增收3000元;平山全域旅游从业者达到8万余人,2019年全县旅游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达到1943万人次、146.3亿元,分别比2016年增长67.8%、80.6%。
记者手记
烈士墓“三毁三建”蕴含道不尽的军民情
在平山县小觉镇,周建屏烈士是当地群众心中永远的英雄,是大家口口相传的“我们的周司令”。
采访前,记者收集学习了很多关于周建屏烈士的资料,对这位司令员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即便如此,当走进小觉镇、听当地人讲起战争故事时,记者心中仍不能平静,既感动于周建屏烈士“抗日到底”的英雄事迹,又泪目于烈士陵墓“三毁三建”的深厚军民情。
忠骨不朽,浩气长存。周建屏烈士的一生,是为中国革命和共产主义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是为传播和捍卫真理而英勇献身的一生。他崇高的思想、品德和作风,留给了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汲取不竭动力的重要源泉。
■文/河青新闻网记者王玎
■供图/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河青新闻网编辑肖延昭丨平台主编耿硕丨监制李默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