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摘穷帽小康梦可期写在吉林省15个
2023/6/16 来源:不详北京治疗白癜风那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我省脱贫攻坚战场再传捷报。
4月11日,我省发布公告,靖宇县、大安市、通榆县、安图县、汪清县、双辽市、柳河县、长岭县、白城市洮北区9个县(市、区)符合贫困县退出条件,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我省15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吉林扶贫翻开崭新的一页。
昔日贫困苦而今展新颜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白山松水间,吉林人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热度和速度向贫困宣战。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截至年末,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至人,贫困发生率仅为0.07%。
这一喜人成果,令人欢欣鼓舞。
“未进洮南府,先吃二两土,白天没吃够,晚上接着补。”洮南府指的就是我省白城地区。
风沙追落日,昔日八百里盐碱地,种啥啥不长,面朝“白”土背朝天的农民收入可想而知。由此,白城市的大安、通榆、洮南、洮北等多地被扣上“贫困”的帽子。
深入脱贫攻坚战场前沿,采撷贫困户们的欢声笑语,记者发现,是“扎实细致、攻坚克难、甘于奉献”的12字白城脱贫攻坚精神引领贫困群众奔向小康。
“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白城市通过深入开展“两个百日攻坚”和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健康扶贫等“七大专项行动”,确保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
白城市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红旗村幸福屯只有57户人家,吃水难、饮用水不安全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这里的乡亲们。村民柏淑兰告诉记者:“以前喝小井水,全屯人身体都不好,这是我们屯因病致贫的主要原因之一。能喝上自来水,想都不敢想。”
然而,村民想都不敢想的事就在去年变成了现实。去年5月初,打井车开进了红旗村,打水源井、管网入户、盖井房、安装净水设备,一个月时间全部完工。6月10日,接电开闸,清泉般的井水顺着新修的管道流入家家户户,流进百姓心田。
为了让百姓喝上放心水,白城市采取集中建设水源工程、配套建设泵站和管网、同步跟进水质检测的办法,全面铺开安全饮水工程。截至年末,全市个行政村全部达到安全饮水标准,处水样检测合格率为%。
而位于我省东部的延边州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之一,下辖的汪清、安图、龙井、和龙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图们为省定贫困县。
随着脱贫攻坚战冲锋号的吹响,延边州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在全省首创并推行“党委抓统筹、政府抓具体、组织抓督考”的工作机制,州县乡村层层签订“军令状”。
65岁的刘海民是汪清县罗子沟镇上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和老伴都患有多种疾病,生活一直很困难。去年11月2日,老两口告别破旧的老房子,住进政府盖的民生公寓,自己没掏一分钱。
“不仅住得好,咱这腰包也鼓了。政府聘我做生态护林员,年收入近万元。年初送来的小鸡也出栏了,卖了些公鸡,母鸡留着下蛋。”刘海民说,加上各种补助,老两口的收入有了保障,成功脱贫。
在刘海民家不远处一座鸡舍内,几十只小鸡正抢着吃食。“省残联落实资金11.2万元,发展庭院养鸡项目,为我们村62户无劳动能力、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放鸡苗只、饲料12吨,每户可增收元。”村第一书记曹玉保向记者介绍。
放眼我省扶贫战场,一个个贫困村实现华丽蜕变,笑容洋溢在贫困户脸上。
紧抓特色产业奔向小康之路
乡村旅游、庭院经济、电子商务、光伏产业、特色农产品种植……为了让贫困户有能力走出困境,增强“造血”功能,我省积极在产业扶贫上谋创新、求突破,先后总结推广了20余种特色产业扶贫模式,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农村改革和生态建设,做到因人因户因村实施产业脱贫项目。
进入白城大安市海坨乡地界,在公顷的盐碱地上,一块块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在这里形成“光伏巨阵”。据了解,这个5万千瓦农牧业科技大棚光伏扶贫项目每年可为户贫困户每户带来元左右的收入。
为啥抓住了光伏产业?是因为白城地区年均日照2小时,属全国光资源二类地区,年光伏发电有效时数可达个小时。而且,当地受沙化碱化影响,荒地、盐碱地和废弃地多,完全可满足光伏农业和光伏牧地需求。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省累计实施光伏扶贫电站项目个,总投资82.3亿元,总建设规模.3万千瓦,其中集中式电站63.5万千瓦、村级电站43.8万千瓦,覆盖9个市(州)、36个县(市、区)。
汪清县东光镇东兴村自建了“东光·乡亲直供”商标,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