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建平中国杂粮之乡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5/3/9 来源:不详在辽宁省西部,燕山山脉与辽沈平原的过渡地带,有一片被誉为“中国杂粮之乡”的沃土——建平县。这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加之土壤中富含锰、铁、锌等元素,为杂粮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建平县立足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以杂粮产业为主导,不断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书写了新时代下的农业发展新篇章。
中国杂粮之乡——建平县一、历史悠久,传承千年杂粮文化
建平县的杂粮种植历史可追溯到年前的红山文化时期。在这片土地上,杂粮的种植和食用早已融入当地人民的生活之中,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如今,建平小米、荞麦、红小豆等杂粮品种已经成为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县认证绿色、有机杂粮品牌达到了21个,充分展现了建平杂粮的优质与特色。
二、科技引领,推动杂粮产业提质升级
为了进一步提升杂粮产业的竞争力,建平县积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沈阳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合作,引进、培育优质高产新品种,更新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现代农机等配套技术。目前,建平县杂粮的良种覆盖率达到了98%,生产机械化作业率达到了85%以上,有效提高了杂粮的产量和品质。
三、产业延伸,打造杂粮全产业链
在提升杂粮种植水平的同时,建平县还大力发展杂粮深加工产业。目前,全县现有杂粮加工购销户多家,杂粮深加工企业家,总产值达到了80多亿元。这些企业通过对杂粮进行精深加工,提高了杂粮的附加值,形成了“硃碌科”、“王老汉”、“土妮”、“红山绿珠”等特色品牌,让建平的杂粮走向了全国乃至全世界。
四、绿色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商品粮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建平县在杂粮种植过程中坚持绿色、生态、有机的原则,严格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保证了杂粮的品质和安全。同时,建平县还积极推动杂粮产业的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五、电商助力,拓宽杂粮销售渠道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建平县积极打造电商销售平台,将杂粮产品推向了更广阔的市场。通过阿里巴巴、京东体验店、淘宝、天猫、1号店等平台,建平县杂粮电子商务交易额持续增长,部分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等地区,年出口额超过一千万美元。
六、展望未来,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平县将继续发挥“中国杂粮之乡”的品牌优势,以杂粮产业为核心,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未来,建平县将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拓展销售渠道和市场空间,让建平的杂粮产业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