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生命力的文化新闻报道山西新闻网
2023/6/8 来源:不详翻阅报纸上的文化新闻,今天一台新戏上演,明天一部电视剧开拍,后天一个美展举办,隔日一本新书出版……这些不能说不是文化新闻,表面看来,可谓琳琅满目,但细读,总觉得像一个文化活动的广告牌。写戏剧,往往是“剧情起伏跌宕”“表演惟妙惟肖”“唱腔荡气回肠”;写音乐,总是“气势恢宏”“余音绕梁”;写相声就是“捧腹大笑”“掌声不断”;写书法,惯以“翰墨飘香”“酣畅淋漓”……原本丰富多彩、有活力、有生气的文化活动,到了一些记者笔下,立刻变得千篇一律。不是说这些形容词不能用在新闻中,但用得多了,确实有些单调乏味,尤其是一些信手拈来的习惯性用语,使得文化新闻失掉了有趣的灵魂,缺乏个性化的表达。
文化新闻,主要报道文化建设、文化政策法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艺作品创作生产、群众文化活动、文化科技及考古发掘等领域的新政策、新事物、新现象、新成就、新人物。采访对象多为专业文化工作者、文学家、艺术家,内容的专业性和采访对象的显著性,无疑对文化报道提出更高的要求。
“七分采访,三分写作”,抑或说“访时三分钟,访前三月功”。文化记者需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广博的文化修养,熟悉采访领域,熟知其历史脉络和发展现状,具有系统专业知识。尽管如此,每一次采访前,记者仍需做足“功课”,这样在采访中才能有的放矢,敏锐地发现新闻点,才能在报道中打破常规,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有品格有品位,作品才有生命力。
文化新闻报道要打破常规,有所突破,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才有生命力
上世纪80年代,新华社记者郭玲春的两篇消息先后获得当时中国新闻最高奖——全国好新闻奖,今天读来仍处处见新意。
年,新华社播发了郭玲春采写的消息《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一经播出,读者和新闻界同行纷纷投书新华社,称赞这条消息是一次“可喜的突破”,认为其“突破常规,手法新颖”,突破了追悼会消息千篇一律的老框架,向新闻的散文化方向迈出了一步,是改革新闻写作的一次有益尝试。金山同志是著名的人民艺术家,参加他追悼会的战友、同行、亲人,以他们特有的方式——富于文采、情感浓烈的挽联及生平图片展览来悼念金山。郭玲春正是敏锐地抓住这些特点,写出了这条新闻要素齐备而写法又别具一格的好新闻。消息开头以现场描写作导语,用简练形象的语言烘托出会场肃穆的气氛,通过会场的一副挽联概括评价了金山同志的一生,通过陈列的几十幅照片,回顾了金山同志艺术上的成就和走过的道路,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描写中巧妙地揉进新闻的基本要素,自然地打破此类消息多年形成的固定模式,人民艺术家金山的形象跃然纸上。
年,新华社播发了郭玲春采写的消息《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开幕》,力求创新是这条消息的鲜明风格,以新颖的思路突破既定的框架。稿件中既有重要的新闻事实,又有记者的观察、思考,在当时新闻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文化新闻报道要紧跟时代要求,把文学与新闻结合起来,把文艺规律与新闻规律统一起来,讲好故事,创作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
山西日报紧跟时代要求,发挥党报独特优势,坚定文化自信,坚守媒体责任,在创作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文化新闻作品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山西是文化资源大省、文艺重镇。进入新世纪以来,文艺精品创作高潮迭起、好戏连台,舞台艺术位居全国第一方阵,话剧《立秋》被誉为“新世纪话剧的里程碑”,但是就在该剧完成连排、首演之际,特邀导演、国家话剧院著名导演陈颙,因戏操劳,殉职岗位。
75岁的陈颙导演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代话剧导演,山西日报用头版通讯《最后的48天——国家话剧院著名导演陈颙殉职太原追记》,讲述了她在太原创排《立秋》的48天,也是她生命最后的48天里的故事。记者运用文学笔法,跨越时间与空间进行描写与追忆:陈颙导演年逾古稀,仍像一团火,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创作,一个动作、一句台词,为演员亲身示范,鼓舞激励山西省话剧院全体演职人员戏比天大、崇德尚艺。文中穿插陈颙导演生平——16岁离开家乡,奔赴冀鲁豫解放区,开始矢志不渝的革命生涯。作为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代话剧导演,陈颙45年守望中国话剧艺术的精神家园,从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执导第一部巴西名剧《伊索》起,为人民奉献了50余部话剧。
把文学与新闻结合起来,把文艺规律与新闻规律统一起来,这篇通讯既生动鲜活,突出了现场感,又夹叙夹忆,增添了厚重感,且一气呵成,浑然一体。这篇通讯在山西广大文艺工作者中产生强烈反响,陈颙导演被授予“山西人民最喜爱的人民艺术家”称号,这篇通讯获得山西新闻一等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山西是非遗大省,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个单位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名列全国第三,非遗保护工作取得成就的同时,也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讯《文化传承人的坚守和期待》通过实地采访、现场对话,讲述了平阳木版年画、广誉远中药炮制、广灵剪纸及三位年逾古稀的代表性传承人的故事,透视了他们在绝活绝技传承中的无奈与期待,从侧面提出了政府层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很快,一批针对性、指导性强的地方非遗保护政策出台。通讯《文化传承人的坚守和期待》获得山西新闻一等奖。
文化新闻报道要紧密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