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河梁遗址执行领队郭明玉龙编织的信仰之网
2025/3/20 来源:不详文博时空/文安富建/文年,红山玉龙的“大年”。迄今为止,考古发掘的玉猪龙仅11件,年独占4件。内蒙古新发现3件: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遗址,最新发现3件玉猪龙,有一件“我国考古出土体量最大的玉猪龙”。这是内蒙古发掘的最大的红山文化墓葬(积石冢),一次性出土了百余件玉器。河北新发现1件:入选“年河北六大考古新发现”的张家口郑家沟遗址,公布了最新发现的1件玉猪龙。这是首次在远离红山文化核心区域的河北发现的墓葬(积石冢)。
红山,与凌家滩、良渚并称“史前三大治玉中心”。红山文化命名七十周年、红山遗迹发现百余年之后,“最佳名片”玉龙,再崭新颜。
龙,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图腾;红山玉龙,中国最早的龙形玉器;圆胖敦实、双耳耸立的玉猪龙,五六千前红山人独创的特色玉器,也是今天辽宁省博物馆的馆标,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玉猪龙辽宁省博物馆藏建平县征集
玉龙的制作原料岫岩玉,其产地辽宁岫岩县到红山“圣地”牛河梁遗址,徒步耗时约70小时(两地直线距离公里):采集玉料,制作玉器,到分送红山各地贵族。唯有信仰,让人不计成本。
在红山文化玉器中,除了最常见的饰品镯、璧外,玉龙的分布范围最广泛。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牛河梁遗址田野考古项目执行领队郭明说,近30万平方公里(接近青海省总面积)的红山文化分布区内,玉龙是“造型变化最小、构成最为一致”的玉器。
红山玉龙分布图摄于赤峰博物馆
以“标准化”形态示人,可以最大程度避免信息流失。五六千年前,横跨辽宁、内蒙古、河北三地,红山玉龙在传递什么信息?
玉龙编织的信仰之网,撑起神权至上的“红山古国”。
年12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认定辽宁牛河梁遗址属于古国时代的第一阶段(距今~年),确立“红山古国”在中华文明起源的位置。
上海古籍出版社与良渚博物院合作推出郭明著作《红山:中国文化的直根系》,以红山最新发现及研究成果,阐释玉器承载的红山精神世界,解读红山信仰体系“坛(祭坛)、庙(女神庙)、冢(高等级墓葬)”,推开“红山古国”大门。
文博时空邀请牛河梁遗址执行领队郭明,解读如下话题:
——“至尊宝玉”玉龙,打开红山精神信仰的钥匙;
——因“女神庙”而知名,红山“神的居所”;
——“一人独尊”的王者墓葬,埋藏几千年的“侍神之仪”;
——“红山古国”信仰中心,牛河梁的独一无二。
礼制,首次让玉器分出等级;信仰,借玉龙“下沉”平民社会
一万多年前,玉器问世;至红山文化首次出现礼制,玉器成为礼制象征,嵌入红山社会等级制。
看似等级不高的玉龙能够广泛分布,源于信仰层面的“红山共识”。
牛河梁遗址第五地点中心大墓,墓主随葬七件玉器,双手各握一只玉龟,右胸侧放一勾云形玉器、一斜口筒形玉器,右腕套一只玉镯,头部两侧各放置一玉璧。这座红山等级最高的墓葬之一,玉器讲述了一个复杂的红山社会。
文博时空:红山出现“礼制”,意味着社会结构的秩序化。这种秩序怎么体现在红山玉器里?
郭明:经发掘出土的红山玉器已公布约件,多是随葬品。依照玉器的使用频率及对应的墓葬规格,红山玉器可以大致分出以下三等。
红山玉器有大量仿生动物造型,外观奇特而且少有重复。玉人、玉凤等,是最高等级墓葬所特有的顶级配置。第五地点中心大墓随葬有玉鳖。玉鳖或龟,有通灵之意。
玉凤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4号墓出土辽宁考古博物馆藏
玉人(复制品)第十六地点4号墓出土原件藏于辽宁考古博物馆
中、大型墓葬的标配,有器型较大的斜口筒形器、勾云形玉器两种。它们是墓主生前使用、死后随葬,可能属于通灵者“巫觋”用器。二者出土多集中在头部和胸腹部。斜口筒形器,仅牛河梁遗址就出土了23件,总计超过了50件。
勾云形玉器赤峰博物馆藏
斜口筒形器第二地点一号冢4号墓出土辽宁考古博物馆藏
l装饰功能的玉镯或璧最为常见,几乎是随葬组合的最基础配置。
玉镯牛河梁第十六地点出土辽宁考古博物馆藏
玉璧赤峰地区出土
依照红山文化上接的赵宝沟文化“尊形器”刻划的动物纹,红山玉器可以分出“天上飞的”“地上跑的”两个等级。“天、地”二分法,也是目前最清晰的动物形玉器分类办法。
赵宝沟文化敖汉旗小山遗址陶尊上的动物纹(从左至右为鸟、鹿、猪)
文博时空:玉器既分高下,玉龙的位置在哪里?
郭明:红山玉龙,可能以猪(或熊)为原型,属“地”类,低于玉凤等“天上飞的”。
存世的红山玉龙共有十几件,可分三种形象:一是兽首龙,即“C形龙”。最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