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明起源从何时开始

2024/9/11 来源:不详

说到文明,小时候父母、老师教导我们,做人要讲文明,这应该是我们第一次听到“文明”两字。长大后,我们知道了,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那么,你可曾这样思考过文明的起源是什么呢?以及包括哪些部分呢?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之一。

从距今约八千年的兴隆洼文化到仰韶文化、庙底沟文化、凌家滩文化、红山文化、大溪文化和良渚文化等,在这些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磨制石器、骨器、彩陶和玉器等。

其中在兴隆洼文化遗址中址出土的玉器,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玉器之一。

兴隆洼文化

兴隆洼文化是北方三大文化系统之一,它的发现表明了内蒙古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自有渊源。

并且解决了红山文化不知源头在哪的问题,进一步揭示出了长城地带东段新石器时代文化极富特色的本地土著性和连续性,确定了该地区与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平行并且相互影响的历史地位,同时对整个东北地区的文化也起了推动的作用。

兴隆洼文化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指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年至前年。

仰韶文化遗址的挖掘,让仰韶文化成为了中国考古史上第一个被正式命名的远古文化体系,标志着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

仰韶文化庙底沟文化

庙底沟文化属于仰韶文化中期,它虽然存在的时间很短,但是对于周边地区的文化影响却特别大,尤其是它富有特色的彩陶的传播,更是掀起了中国史前非常壮阔的一次艺术浪潮。

庙底沟文化凌家滩文化

凌家滩文化位于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在当时的挖掘中出土了上百件随葬品,其中玉器尤为的多。

出土数量如此之多的随葬品,在我国新石器时代中也属实罕见,墓葬中用大量的玉器覆盖尸身,是我国玉敛葬的前身,开启了以玉器厚葬之风。

其墓葬可以折射出从人类从野蛮时代步入文明时代的痕迹,以及当地日趋成熟的社会思想、阶级状况、审美趣味和工艺水平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凌家滩遗址所发掘的玉器,有着很高的工艺水平,有些地方我猜连现代人都无法达到。其中的玉人尤为精美。很难想象当时的他们是用什么工具,怎么创造出如此精美的器件。

凌家滩文化红山文化

在位于辽宁省建平县和凌源市交界处的牛河梁,在这片土地,年的考古工作者开始对这里进行了发掘,这一遗址距今有五千多年,被称为红山文化。

这些石块所垒砌的图形被称作积石冢,而在积石冢内发现了大量的墓葬。出土了大量的玉器,其中一个形象最为普遍,整体像一条卷曲的龙,而头部又被设计成了猪的形状,因此,被称为玉猪龙。

红山文化(玉猪龙)

同样还有一种C形玉龙,龙身被处理成大C字形,躯体更接近于蛇身,被称为中华第一龙。

红山文化(中华第一龙)

这些玉器很有可能是被当时的人类祭祀时求雨所用,因为红山地区向来干旱少雨,那个时候人们的起居饮食以及农作物的种植离不开雨水,所以啊这与古代向龙王求雨的说法不谋而合,可谓一脉相承。

大溪文化

大溪文化与其他文化不同的是。城头山这片就是中国最早的城,这片土坡就是最古老的城墙。

大溪文化城墙

由于当时抵御洪水的需要,城头山古城不仅建造时间早,使用久,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城头山在澧阳平原上可谓鹤立鸡群,显然在当时已经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并统领一方。

从出土的大量文物就可以看出,当年这里是多么的繁荣啊,人口众多,居室密集,货物充盈,琳琅满目。

良渚文化

良渚,位于现在的杭州市良渚镇。良渚文化时期可谓相当繁荣,根据当时出土的墓葬文物,很明显已经可以看到贫富差距了,并且非常明显,一些普通老板姓的墓地出土的就是一个小坠子或者小珠子,而那些有权有势的墓地出土的是大量白花花的玉器。

良渚文化(玉琮)年,经过考古学家一年的摸索考察发现了,城略呈长方形,东西约一千七百米,南北约一千九百米,总面积约三百多万平方米,城墙基础部分一般宽约四十到六十米,局部可达一百多米,现存最高处约四米左右,城墙墙体主要用黄土夯筑,黄土底部铺垫石头为地基,石头地基以下铺垫一层二十厘米左右的青胶泥,城墙内外都有壕沟,莫角山位于城中央略偏北的显要位置,明显是重心所在,考古学家们推测,良渚城墙土石方约一百二十万立方,莫角山约三百五十万立方,约需一万人工作四年。

这就是良渚古城,王者之都。

上面简单的介绍了各种文明,其实每一种文明都有很多很多可说的内容,如果大家有兴趣,后面我可以出一期专门来详细说说各种文明。

通过上面简单的描述,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玉”对古代来说是个很重要的存在,可做祭祀,玉葬等。

在现在,我们经常说,“书中自有颜如玉”、“化干戈为玉帛”、“亭亭玉立”、“玉树临风”等。

可见中国人特别崇尚玉,觉得这个玉是一种脱离了一般的矿物要素,它可能有很多很神圣的,或者很美好的,因为在中国所有的汉字里边,你只要有玉偏旁的全部都是美好的。

季羡林先生就曾经说过,如果用一种物质代表中华文化,那就是玉,可以说自八千年以来一直延绵到今天,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贯穿了中华文明史,深深地影响了古人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文明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一个标志。

这些方面都表明中国人对玉是多么的喜爱啊。我们就来详细说说这个“玉”。

在说玉之前,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知道下面的两个字哪个是王哪个是玉吗?

小篆

答案就是左边的是王,右边的是玉。

因为在小篆中,王和玉相似,所以现在的“玉”就相当于王身上带的物品,由此我们知道,玉,就是尊贵和权威的象征和化身。

不过人们对玉的说法各有不同,归档总结可为以下四种说法:

万物主宰说

这一学说的人们认为玉能够代表天地四方的神灵和人间的帝王,能够增进神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传达上天的意志和旨意,是天地宇宙和人间祸福的主宰。

其实最早在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通过对石头进行打磨做成工具使用,只不过偶然间发现某种矿石更加坚硬温润,并且与其他普通的矿石有所区别,祖先们就认为,这是上天赐予的灵物,所以用来乞求上天拜神祈福用于沟通天地神灵的一种器具。

《周礼·大宗伯》也有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本质上就是玉能代表天地四方,通过它,便能沟通天、地、人间的愿望。

所以这是玉石最早形成的一种普遍的学说。

天地之精说

这一学说是用天地之精化生万物的思想来解释玉的起源,它具有一些神奇的特殊的力量。

用阴阳对立的观点来说明玉的本质和作用,从而把玉推崇为事物之尊者,赋予其神奇的魅力。

《周礼正义》:货,天地所化生,谓之玉也。金玉并天地所化生,自然之物,故谓之货。《白虎通义·考黜篇》:玉者,德义之至也,故为阳之精。

从这些诗词中就可看出,玉是自然之物,天地之精华。

君子美德说

这一学说的内容是将玉石本身所固有的物理性质与当时社会中对于善恶、是非、荣辱、美丑等观念糅合在一起,用玉石的品性来代表一个君子的为人品性。

《国风·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聘义》: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

东汉的许慎在其著作《说文解字》中有关“君子比德于玉”的论述:“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尊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折不挠,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等,进一步传承发扬了出儒家的“君子贵玉”的思想观念。这一学说由此而来。

辟邪除祟和延年益寿说

这一说法相信玉具有超自然的力量,认为将玉制品供人佩饰或使用,可增加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抵抗力量,防御邪气的侵袭,扫除鬼祟的祸患,保障人和物的安全和吉祥。

所以过去古人佩戴玉器一方面是为了彰显高贵的身份,还有一方面也是为了辟邪降妖,保障自己出入平安。

《拾遗记·高辛》:丹丘之地有夜叉驹跋之鬼,能以赤马瑙为瓶盂及乐器,皆精妙轻丽,中国人有用者,则魅不能逢之

同时在中国的养生理念当中人们都普遍认为玉石能使人长寿,而且人们通过佩玉把玩玉,食玉,可以达到永葆青春身体健康的作用。

《仙药》:玉亦仙药,但难得耳。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

以上就是关于玉的一些说法,因此,玉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长久以来中国的古老文化当中由于传统的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强调的宣染,玉石被描绘和推崇逐步被赋予了各种神奇的色彩,成为了中华文化当中一个独特的瑰宝。

中华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上面众多文化的积累和发展,正因为有这些古老文明,才有了中国独一无二,灿烂多彩的文明,同时离不开世世代代不断努力的先祖们,他们的存在,造就了这些灿烂悠久的文明,让中华文明响彻世界。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76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