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窑的起源与衰落

2024/9/9 来源:不详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有效方法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ob4a5e5/

建窑的起源与衰落(一)

建窑所在地水吉镇(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在历史上曾多次变更处属,曾属建阳县、建瓯县,民国时期甚至自成一县,因此建窑的归属和命名也时有混淆。

根据民国王云五主编《中国地名大辞典》中记载:“建阳县:汉治县地,三国吴置建平县,晋改曰建阳,隋省,唐复置,宋改曰嘉禾,元复曰建阳,明清皆属福建建宁府,今属福建建安道。”同书又载:“建瓯县:后汉末孙策置建安县,晋以后因之,宋又置瓯宁县,明时二县同为福建建宁府治,清因之,并设建宁镇总兵驻此,民国废府,并二县为建瓯县,属福建建安道,建溪流域之茶,每年输出不下数百万,以建瓯为总汇处,春夏之交,舟车辐镂。”

所以,历史上建窑有“水吉窑”“瓯宁窑”等称谓。

在古陶瓷学术中,建窑一词还有其他的表述:

(1)泛指福建地区古瓷窑所生产的陶瓷器,其中包括德化窑、平和窑、漳州窑等等。这一称谓在南方地区使用的比较多,特别是广东老一辈专家或民间收藏家过去都是如此表述,即以建窑统称福建各地所生产的古瓷窑器。

(2)指今福建省建阳市莒口镇的华家山古瓷窑群,即建阳窑。这些窑场位于茶马溪两岸,有近10千米,总面积可达8万多平方米,是中国古代闽北最大的窑场之一。

建阳窑,兴于北宋,盛于南宋,衰于宋末元初,前后跨度长达余年。该窑主要是以青色和白色为主要釉色,也有少量的纯白淡青釉,其胎质细腻,虽较为轻薄,但瓷化程度良好。釉水较薄,胎釉结合稍显幼嫩,常有剥落现象或表面侵蚀钙化,远不及景德镇所产青白釉瓷细致坚实。南宋中晚期是建阳窑发展的鼎盛时期,产品远销国内外。元人蒋祁在《陶纪略》中论及景德镇窑业时曾有“临川、建阳、南丰它产有所夺”之叹,此处之“建阳”,所指即华家山窑。

本文所要探讨的建窑,特指地处水吉镇后井、池中两村附近山头,包括庵尾山、牛皮仑、芦花坪、营长乾、大路后门等处主窑场区域内之建窑。

根据考古发掘表明,庵尾山为唐代窑址,牛皮仑为晚唐五代窑址,芦花坪、大路后门为北宋、南宋窑址,营长乾为宋、元窑址。元代建窑逐渐衰败,元中晚期停烧,仅周边部分小窑生产,所产器具仅供本地民间使用,到清代仍有烧制青花瓷器的个别窑场存在。

建窑在不同时期所烧制的瓷器品种也有所不同。其主要产品以盏、碗、盘、碟为主,也有少量的盒、罐、壶、灯、炉、钵、梅瓶、冥器等,在两宋及元代以盛产黑釉瓷器而闻名于世。

建窑所产部分器物足底刻有“供御”“进盏”字铭,是为宋代宫廷烧制的贡品。建窑黑釉盏胎体含铁量高,其底足呈色黢黑,向有“铁胎”之称,古籍中称建窑为“乌泥窑”。建窑瓷器胎体厚重,呈黑灰色、紫黑色,胎质粗糙坚硬,露胎处色沉而无光。建窑所产器物品种并不多,但形制多变化,仅建盏即有敛口、束口、敞口、撤口、直口等不同形式;建盏之圈足小而浅,修胎虽草率但刚劲有力,刀法自然;建窑瓷器釉质刚润,釉色乌黑;建窑瓷器物大部分均内外施釉,外釉近底足,足底无釉而露胎;建窑瓷器釉面有明显的垂流和窑变现象,有“兔毫”“油滴”“曜变”“乌金”“柿红”及“鹧鸪斑”等名贵品种。

建阳周边也有其他的地方性窑口,例如建阳西北部麻沙镇大白村的白马前窑、建瓯市小松乡的渔村窑、光泽县华侨乡的茅店窑等,在宋元鼎盛时期也烧制黑釉瓷器,但与芦花坪等建窑主窑场之产品相比较,这些窑口所产之窑器品种较为单调,均为供应当地民间使用的日常用具,比较粗糙,胎质亦较酥松,呈浅灰至深灰等不同色阶。原崇安县现武夷山市的遇林亭窑在南宋至元代亦烧制黑釉瓷器,其中的黑釉描金盏为名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76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